当前位置: 首页 >  要文 > 正文

你会选择什么方式打卡博物馆? 天天速读

2023-07-04 14:32:11 来源:中国教育报

新闻回放

近年来,博物馆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青睐,年轻人中博物馆热持续升温。社交媒体上,越来越多年轻人分享打卡博物馆的体验,线下打卡展览、线上云逛博物馆成为年轻人的一种休闲、社交、生活方式。

主持人语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当下,打卡博物馆成为一种时尚。博物馆热体现出一种探索的意趣,一种热爱知识的情怀。年轻人不甘于浮泛无根的生活,摒弃浅薄无谓的娱乐,追求底蕴深厚的知识,向往意义充实的人生。特别是,通过逛博物馆,自觉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体味先辈们踔厉奋发的精神,也折射出年轻人的文化自信与对传统的认同。追求历史与文化之意趣的青春,必有人生价值丰硕的未来。

青年说

博物馆热是青年与传统文化的双向奔赴

熊程心子(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2020级新闻评论班本科生)

博物馆热的表象下,是年轻人与传统文化之间的一场双向奔赴。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创新传播手段,通过短视频直播,开发小程序、App,打破时空限制,实现云端博物馆“永不闭馆”。这种拥抱互联网的方式,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近”博物馆、进而“走进”博物馆。抖音发布的《2023博物馆数据报告》显示,“00后”中爱看博物馆相关视频的人,相较于其他年龄占比更大。据统计,关注博物馆信息人群中,18—30岁的总占比近50%。除了在线上密切关注有关博物馆的讯息,年轻人也时常在线下参观博物馆。逛博物馆不再是一个旅游时才会出现的选项,而是融入到日常生活中的一项文化活动。

年轻人中的博物馆热也是传统文化之热。博物馆,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每一件文物的背后,都是一个时代的印记;每一份文献资料,都讲述着一段鲜活的历史。一次博物馆之旅,就相当于穿梭一次历史长河。博物馆不仅有用、有品、有趣、有料,逛博物馆还非常经济实惠。这也难怪年轻人在闲暇时光主动选择参观博物馆来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和厚度。

年轻人眼中的博物馆热亦离不开各地博物馆的努力。各地博物馆纷纷创新传播手段和叙事方式,为游客们带来了更具趣味性的博物馆游览体验。除此之外,专业的博物馆讲解员和便捷的语音导览服务也帮助了游客更好理解文物背后的内涵。在文博人的努力下,博物馆不是令人望而生畏的文化殿堂,而是一个接地气的、能让人们放松身心并获取知识的公共文化空间,从而吸引到了更多年轻人前来“打卡”。

博物馆热持续升温彰显文化自信,期待文博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好,也期待这样的双向奔赴更加长久。

逛博物馆不能止步于拍照打卡

赵葳(重庆大学新闻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

近年来,博物馆逐渐成为年轻人的热门去处,让人欣慰。不过,在博物馆热持续升温的背后,仍存在一些价值偏离:部分年轻人只关注博物馆的名气与文物展出的形式,满足于简单地拍照打卡,而忽略了文物背后所承载的深厚历史和文化内涵,难以获得深度的文化体验。

“打卡文化”在年轻人中越发流行,部分年轻人沉浸于“自我展演式”的参观,把博物馆视为彰显个人品位与高雅兴趣的载体,在踏入博物馆前花费大量时间寻找最佳拍照机位,“拍完即走”,浅尝辄止。不可否认的是,一些博物馆的展览策划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一些博物馆为了提升人流量与热度,用过度娱乐化的方式进行文物的呈现,过分注重形式而忽略对文物本身的阐释,实则本末倒置。

文物才是博物馆的“根”。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涌入博物馆,我们不能仅停留在对人流量的追求与满足,更要将博物馆的文化传播与教育功能提到首位。博物馆应警惕文物展览过度娱乐化倾向,做好文物的“传播者”与“把关人”,在深入研究文物特点与价值的基础上合理布展,以观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讲好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引导参观者关注藏品深层次的历史价值与文化价值。年轻人也应跳出肤浅的文物参观模式,将参观重心回归文化体认与文化领悟,倾听文物背后跨越千年的历史,真正理解文物背后深邃的内涵。

文化才是博物馆的“魂”。博物馆不是看热闹,而是看文化。博物馆的魅力并非局限于拍照打卡的热闹,更体现在文化追求与体验中。博物馆应坚守文化底线,在文化引领中切实提升参观者的文化认知与文化自信。同样,年轻人也应怀揣敬畏之心对待展览文物及其背后的传统文化,在与文明对话的过程中不断提升个人文化素养,增强民族文化认同。

实现文化传承与社会教育的双赢

杨澜(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22级硕士生)

利用AR、VR、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博物馆开辟沉浸式数字体验新场景,打造文物与游客的实时互动,让文物“活”起来;活化文创IP,让文物“潮”起来……“文化+科技”的创新融合发展,一方面使严肃庄重的历史文化变得生动活泼,“俘获”着广大年轻粉丝;另一方面,却也可能带来展览“流于形式”等问题。为避免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式的观展,博物馆应充分注重内容与形式的结合,创新表达方式的同时进一步深耕文化内涵,突出文物的知识属性,使喜闻乐见的创意形式服务于知识传播。

在提升年轻人文化兴趣的基础上,博物馆可以多开展具有实效性、专题性的社会教育活动,通过科普讲座、在线课程等形式,引导年轻人进一步探索传统文化的知识体系与深厚底蕴。博物馆还可以与学校加强合作,促进博物馆资源与课堂教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为高校研学活动搭建有利平台,实现文化传承与社会教育的双赢。

近年来,博物馆不断打造“新国潮”流量密码,年轻人热衷于走进博物馆,彰显着他们积极拥抱传统文化的热情,折射出年轻一代对民族文化的认同与热爱。为维持这份热爱持续升温,青年要提升文化认知,不能简单地将博物馆视为网红打卡地,而是要对文物怀有敬畏之心,在传统文化的浸润与熏陶下汲取知识养分、获得精神享受。此外,要增强求知欲与探索欲,深入探索文物背后承载的历史文化内涵,领略传统文化的深厚之美,从而达成坚定文化自信的良性循环。

标签:

<  上一篇

世界观速讯丨国家气候中心:预计今年盛夏我国气候状况为一般到偏差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偏多

下一篇 >

最后一页